发布时间:2025-10-15 17:07:38    次浏览
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苏松太兵备道官慕久与英国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共同公布《上海土地章程》(The ShanghaiLand Regulations),设立上海英租界。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工部局在公共租界、法租界扩充和发展过程中,公共租界工部局(ShanghaiMunicipal Council)和法租界公董局(La MunicipalitéFrançaise de Changhai)逐步地成为对租界的建设以及政治、经济、司法、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掌管的市政机关。 法租界公董局工部局和公董局通过其行政体系对租界进行长达90多年的统治,形成了大量的上海租界档案。这些档案虽然有些(特别是反映租界早期历史的原始档案)在租界时期已被驻沪各领事馆分别送至本国保存,有些在战争时期散失(工部局警务处特务股档案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运往美国,现存放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但上海租界档案的主体经历多次曲折,终于为上海市档案馆收藏,数量有59000余卷,其中工部局档案约占75%左右,形成时间为1849年3月~1943年12月,主要为英文档案;公董局档案约占25%左右,形成时间为1864~1943年,主要为法文档案。除文书档案外,还有一些照片档案、实物档案及地图等。公共租界工部局档案的管理工作由总办处所属的总收发室负责,同时总办处所属各职能部门也设立档案中心负责本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1931年,总办处成立档案室,管理工部局1919年以前形成的档案,并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工部局俄籍职员郭泰纳夫(A·M·Kotenev)被任命为专职档案管理员后,采用了收文年代索引簿、卷内年代索引表、案卷类目索引簿、专题卡片四种档案编目方法。法租界公董局初由总办管理档案,1909年组建档案室,由专职档案员管理董事会和总办的档案,后逐步形成了在总办领导下,由总秘书部门和各机关的秘书部门负责的档案管理体制。各行政部门对档案整理编目方法不尽相同,秘书处采用的方法是先分大类,然后再按文件内容立卷。20世纪20~30年代,多部研究租界历史的专著参考和引用了大量工部局和公董局的档案。 除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的租界档案外,市房产土地管理局档案馆藏有14802宗(卷)道契档案,市城市建设档案馆藏有租界市政工程档案和房屋建筑档案,上海历史博物馆藏有租界界碑等实物档案。 租界界碑来源:《上海档案志》